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大失血尿量变化的机制是

2024-04-14 15:41:37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大失血尿量变化的机制可能是血液稀释、肾前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损伤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大失血尿量变化的机制可能是血液稀释、肾前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损伤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血液稀释

当人体存在严重的大出血时,会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而引起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增多,导致肾素活性增强。此时肾素可以促进血管紧张素Ⅰ的合成和转化,从而收缩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量减少。补充血容量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快速输注晶体液、胶体液等,以恢复血压和稳定循环状态。

2.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肾小球过滤率降低,尿量减少。大失血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血液循环不畅,进一步影响肾脏血液供应。对于肾前性肾功能衰竭,需要维持足够的血容量,通常采用补液治疗来纠正低血容量。

3.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尿路梗阻引起的,如结石、肿瘤压迫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潴留,进而引起肾盂积水、肾实质萎缩、肾功能减退。若患者存在大失血的情况,可能会因为疼痛而出现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手术切除结石或移除肿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

4.肾性肾功能衰竭

肾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肾脏本身的疾病所引起的,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可导致肾单位受损,肾小球过滤功能逐渐丧失,尿量减少。控制原发病是关键,如使用激素类药物泼尼松、甲泼尼龙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以及应用环磷酰胺进行化疗。

5.急性肾小管损伤

急性肾小管损伤主要是由肾缺血或中毒等因素导致的肾组织急性损害,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导致肾小管堵塞,影响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进而引起尿量减少。保护肾功能是核心目标,需及时停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建议定期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以评估肾功能和液体平衡。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安排超声波检查、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以排除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