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可能导致尿毒症,或许需要进行终身透析!这是肾脏病患者周知而担忧的问题。
糖尿病也有可能导致尿毒症,或许需要进行终身透析!这是真的吗?
是的,从相关报道显示的数据来看,“超过4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肾脏损害”、“II型糖尿病患者10—15年合并肾脏病,I型糖尿病患者则更早”、“糖尿病肾脏病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比例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
糖尿病,如何“招惹”了肾脏?
在第五个“世界肾脏日”来临之际,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的赖德源教授作客39健康网,将以专业的角度为广大网友介绍糖尿病肾脏病的最为关注的问题——
专家简介——
赖德源
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届广东省肾脏病学会委员,广东省肾脏内科医师协会委员。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工作近20年,对慢性肾脏病的综合防治有较深的造诣,其主要研究方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擅长: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尿路结石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对慢性肾衰防治及透析、肾移植有较深入的研究。
出诊时间:周二、四上午,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岭南楼四楼
肾脏:糖尿病并发症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的疾病,一个人如果得了糖尿病,身体机能往往不是单一的出现血糖增高问题,而是身体内各个器官都将会受到损害。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通过微血管的病变影响器官正常功能的运转。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的赖源德教授说:“由于人体肾脏是由非常丰富的微小血管(毛细血管)组成,如果碰上糖尿病导致的微血管病变,自然而然地,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成为糖尿病并发症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注意血糖变化的同时,必须有这么一个概念:肾脏是负责排泄血液中的废物与水分的重要器官,而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及其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久而久之将导致微血管病变,最终累及肾脏并发生糖尿病肾病。
指标: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的“一点两段”
既然肾脏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沦陷”的阵地,那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地防守呢?糖尿病病情控制在哪些范围有利于保障肾脏的安全?赖源德教授提出: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一点两段”——
一“点”:控制血糖
正常的血糖值分为空腹血糖值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以空腹血糖值为例,正常的情况应该介于3.9—6.0mmol/L之间,如果空腹血糖值高于7.0mmo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中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则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情况保持在6.0—7.0mmol/L之间即可,不宜为了“降糖”而“降糖”,一次性的、大幅度的“降糖”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表现,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赖德源教授表示:日常生活中坚持对血糖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家中有血糖仪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每天监测血糖4次,并做好详细的血糖情况记录,在复诊时出具给专科医生进行病情参考与评估。当然,这个记录的前提必须是正确掌握自我测量血糖的方法。
两“段”——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
如果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则是反映监测近期3个月的血糖控制的情况。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被誉为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目前我国将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定为6.5%以下。
赖德源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好能保证每3个月监测一次。其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肾脏是糖尿病并发症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此,即使没有出现肾脏病变临床表现特征的患者,也应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肾脏情况的监控。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
赖德源教授提醒: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μg/min时,糖尿病患者应该开始警惕肾脏是否出现病变,建议这种情况的患者每3个月监测一次。因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之一。
分期:“可逆转期”并非仅指糖肾1、2期
根据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和结构病变的演进及临床表现,糖尿病肾损害可以划分成5个时期——1期:肾小球高滤过期;2期:无临床表现肾损害期;3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4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5期:肾衰竭期。
有报道显示,大部分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是出现临床蛋白尿之后才确诊的,因此往往错过了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使得肾脏的损伤恶化为不可逆转的状态。
对此,赖德源教授表示惋惜:“是的,在门诊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患者都是属于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糖尿病肾脏病的1、2期了,这说明在我们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还是不够重视肾脏的健康,可能只是盯着‘血糖’的高低,而忽视了肾脏的病变。”
是不是糖尿病肾脏病的1、2期属于“可逆转”的时期呢?赖德源教授说:“并不是单纯依靠分期的方式来判断肾脏的病变是否‘可逆转’,更多是根据患者个体的相关指标来看,如刚才所言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检测的数据来评估。当然,对于糖尿病肾脏病1、2期的患者来说,如果及时发现肾脏出现问题,这时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比较多,干预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糖尿病患者确诊为糖尿病肾脏病后,对相关指标的监控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如以上列举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3个指标,因为患者病情到达这个阶段后,往往更容易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如尿检发现蛋白尿,血浆里的白蛋白下降,身体出现水肿,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等。而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这些并发症,从根本上对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有非常大的作用。
透析:原则不伤肾反为“保命符”
对于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赖德源教授说:“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三个方面:其一是控制血糖;其二是监测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及时控制并发症;其三是针对肾脏损伤的情况,需要有效控制蛋白尿。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饮食治疗等。”
如果没有严格地控制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肾功能衰竭的地步。而在门诊过程中,大部分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大约经历5—10年的时间,将从糖尿病肾脏病恶化成为肾功能衰竭。
“肾炎走向尿毒症的结果是需要‘透析’,同样,糖尿病肾脏病走向肾衰竭期的结果也是需要‘透析’。”赖德源教授表示:“虽然有的患者认为‘透析’会伤害本已受损的肾脏,但是,当糖尿病肾脏病发展到肾衰竭的终末期,也就是尿毒症的时候,这(透析)已不是一个可选择的问题,而是‘非透不可’的状态,因为它就是患者的‘保命符’。”
赖德源教授指出:虽然说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受损,但是原则上‘透析’是不会增加肾脏负担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在病情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透析’,这不仅增加了患者治疗的负担,也属于治疗的无用功。只有当糖尿病肾脏病发展到尿毒症,或由于发生某些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不得不动用‘透析’时,才在药物治疗中加上‘透析’进行辅助。
温馨提示
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率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良好的控制血糖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今年第五届“世界肾脏日”的主题设为“控制糖尿病,保护肾脏健康”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因此,呼吁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的监控血糖,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如果发现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应该及早咨询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评估,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来慧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小疾病大麻烦》第17期:随着糖尿病发病人数的增加,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因素,透析患者中,50%以上都是因为糖尿病性肾病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易“受伤”?
擅长领域: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原发性小血管...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衰、急性肾衰、慢性肾炎、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多囊肾、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等。精通动-静脉内瘘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擅长领域: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病综合征、IgA肾炎、狼疮性肾炎、肾血管性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肾炎、肾缺血、肾炎综合征、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