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急性肾炎起病急,变化快、多以水肿和血尿为主要表现,中医学将之归入“水肿”、“尿血”等病中。
急性肾炎水肿期、中医认为是由于风热、风寒之邪入侵,肺卫失和,肺气失宣,水道失调,不能通调水道以输膀胱,导致水邪泛溢,诸症而起,故又称之为“风水”,或由于疮毒内侵或湿热内生,脾失健运,水湿不得运化,留而泛溢于肌肤。总之,此时多为病之初期,证候属实,多为阳水,治疗以利水消肿,泻其邪实为原则。水肿消退之后,根据病人素质不同,可表现为阴虚湿热、肺卫不固、脾虚湿阻等不同证候。但大多数仍为邪实为主,正虚为辅,不可以骤然进补。其治疗方法仍以法邪为先,必要时可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
有关急性肾炎中医临床分型的方法,临床各家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亦有一些共识。1977年北戴河全国肾炎座谈会将急性肾炎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湿热型3型以辨证治疗。一般来说,急性肾炎水肿阶段可分为:
风水泛滥型,表现为水肿先起于颜面而后逐渐发展为四肢、全身水肿,多伴有表证。以风寒为主者,可伴有恶寒发热而无汗,全身疼痛,咳嗽痰白,口不渴而尿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宜用疏散风寒,宣肺利水方法,可选用越婢加术汤治疗,用药如麻黄、生姜、甘草、大枣、白术、茯苓,水肿重者可加用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等以加强利水消肿。
风热为主型,可伴有发热微恶寒,口渴咽痛,尿少而赤,咳嗽痰粘或黄痰,舌边尖红而苔薄黄,脉浮数,宜用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法,可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用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茯苓、车前草、泽泻等,若血尿重者,可加用凉血止血药,如大小蓟、白茅根等。
湿热内蕴型,此型多发于麻疹、疮疡、扁桃体化脓之后,邪毒内侵,湿热夹毒内蕴,表现为水肿,发热,尿少而赤,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宜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方法,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上五味消毒饮治疗,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蒲公英、鱼腥草、紫花地丁、大腹皮、茯苓等。
急性肾炎水肿消退后仅有蛋白尿、血尿者,一般有以下几种证型:
阴虚湿热型,此型表现多以血尿为主,表现为水肿退后,腰酸乏力,心烦低热,面色潮红,时有盗汗,尿色多赤,舌红而瘦,脉细且数,宜用养阴清热化湿的方法,可用猪苓汤加减治疗,药用猪苓、阿胶、滑石、生地、茯苓、泽泻、旱莲草、益母草、白茅根等,若血压偏高者加用菊花、生石决明、珍珠母等。
肺卫不固型,水肿退后,自汗恶风,乏力食少,面色 白,气短少言,蛋白尿不消,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宜用益气固表方法,可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药用生黄 、白术、防风、茯苓、苍术等。
脾虚湿阻型,往往表现为残留一段时间的双踝部水肿,蛋白尿不消,伴有食少纳呆,气短乏力,大便稀软,小便色白,舌淡而胖,苔薄白或腻,脉濡软而沉,治宜健脾化湿,可用五苓散加减,药用茯苓、猪苓、泽泻、苍白术、淮山药、薏苡仁等,若伴肾虚者,可加附子、肉桂、山萸肉等温阳以利水。
总之,中医学对急性肾炎的认识与治疗,重在辨证施治,而且也十分强调饮食宜忌,这点与西医的观点十分相近。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炎症,不是一种具体的病,而是很多病都有的症状。咽喉肿痛,可能是扁桃体炎;咳嗽不止,可能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在西医中,认为炎症是机体对于外源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诸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入侵”人体,都有可能导致炎症。
擅长领域:擅长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急慢性肾衰、尿道感染、尿路结石及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的诊治,对慢性胃炎、溃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擅长领域: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病综合征、IgA肾炎、狼疮性肾炎、肾血管性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肾炎、肾缺血、肾炎综合征、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擅长领域:肾脏的各种疾病,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其他各系统疾病对肾脏的损害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各种尿路感染。不孕症、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疼痛、肥胖、多毛神经感染及神经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