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标签:脏腑
相关标签:中医诊断学中医教材书籍图书教材
  • 月经不调会加重你的黑眼圈 2011-9-9保健

    人的“气血”盛衰及脏腑变化常在面部有所反映,因此,如果变化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者,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查看全文>> 标签:不调月经黑眼圈
  • 自我保健常按小腹和脚底 2011-9-4保健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查看全文>> 标签:脚底自我保健
  • 中医如何判断女性月经是否正常 2011-9-2保健

    中医的治疗注重整体的察言观色,从女性的气色也可观察出是否有月经不调的现象。这不是因为中医师会看面相,而是中医师认为脏腑、气血发生变化时,都会在人的脸部表现出来。

    查看全文>> 标签:正常月经女性
  • 换季 OK肌肤如何hold住 2011-8-31皮肤病

    通常我们身体处于健康的生理状态时,充盈的气血津液以及正常运行的脏腑,人的皮肤就会显得红润有光泽,一旦体内毒素堆积,气血流通不畅,津液不能充分地滋养肌肤,脸上就会长生痤疮等。

    查看全文>> 标签:痤疮疾病预防
  • 男人应远离的五种不良习惯 2011-8-30男性

    男人总是会有一些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有些人觉得这些不良习惯没什么。但事实真是这样么?这些不良习惯究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危害呢?不爱喝水大部分男人对喝水都没多大兴趣,甚至不觉得它重要,但其实这样很容易造成身体上的重大伤害。我们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主要是由肝脏和肾脏处理,仅占人体体重1%的肾脏却要接受全身1/4的心输出量,每分钟会有1至2公升的血液经过肾脏,因此,肾脏接受的废物远远多于其他脏腑器官。...

    查看全文>> 标签:不良习惯男人
  • 饮食养生需注意的两大禁忌 2011-8-29男性

    食物转化为人体可以利用的气血津液,要以食量适中为前提,长期的饮食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健康问题,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饮食养生一定要注意原则,有两大忌需要注意。忌长期过饥中医认为,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运化是以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为基础的。《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指出饮食五味可以养五脏之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

    查看全文>> 标签:养生男人饮食
  • 中医对策:换季时节儿童保健5要点 2011-8-27儿科

    夏秋换季时节气温逐渐转凉、空气干燥,活跃病菌病毒都带给人们不小挑战,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形质未充——脏腑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稚阴稚阳——抵抗力相对虚弱;易寒易热——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都决定换季时应格外注意小儿饮食、穿衣和服药等方面。中医将其总结为5大要点——1.讲卫生、防腹泻宝贝秋季有时突然拉肚时,疾病质以属“寒”者为多,因为宝贝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着凉,如果碰巧吃不卫生食物,尤其是沾有“轮状病...

    查看全文>> 标签:儿童预防儿童疾病儿童保健
  • 孕妈妈不要盲目中药安胎 2011-8-23育儿

    中医认为,孕期服用中药必须对症,即使服用一般补养的药物,也应当平和适中,与孕妇的体质相符。准妈妈在怀孕后不应滥用中药补品,尤其是那些大辛大热的补药,不仅对胎儿和孕妇无益,反而会加重妊娠呕吐、血压增高等症状。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这会使准妈妈的身体处于一种“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所以进补时要注意产前宜凉补,多用苦寒药,比如黄芩就是一味具有清热效果的中药。如果阴虚内热的症状较重,可以在医生指导...

    查看全文>> 标签:安胎保胎怀孕
  • 中医儿科望诊指导疾病的诊断 2011-8-20中医

    望而知之谓之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察色放置于四诊之首位:“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灵枢·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如果脏腑、气血、阴阳有了异常变化

    查看全文>> 标签:望诊中医儿科治疗用药
  • 上班族专属的养生保健方法 2011-8-19男性

    菊花茶,清肝降火对于经常应酬的人,很容易滋生肝火胃火,而菊花有清肝降火的功效,可以适当地泡水饮用。上班族易肝脾失调,饮点菊花茶清肝降火。不少上班族患颈椎病和胃痛几乎是同时发病。往往一开始觉得脖子、肩膀酸痛,以为只是落枕了,拔罐、牵引、理疗做了个够后,脖子疼不但没见好,就连过去胃痛的毛病也加重了。其实,不管是颈椎病,还是消化道疾病,都是肝脾失调,脾气亏虚,肝血不足的表现。专家指出,上班族不妨饮点菊花...

    查看全文>> 标签:养生男人保健
首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