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认识

2008-10-06 08:5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血尿在中医古籍中称“溺血”、“溲血”、“尿血”等,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即明确指出了心及小肠有热与尿血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也有“胞热移于膀胱,则癃,溺血。”“……水液混浊,皆属于热”的记载。

  中医病名

  溺血,尿浊。

  定义及释义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过去称隐匿性肾炎,现在也称为单纯性蛋白尿血尿,是一组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其特点为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尿检查有(间断或持续性)微量蛋白和(或)血尿,甚至可有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一般无水肿高血压血液化学和肾功能改变;患者病程很长但预后好,甚至可以自愈。由于本病一般无特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患者是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被发现。

  病 因

  中医病因

  本病临床上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对于蛋白尿,现在不少学者认为是脾肾虚损、精微物质下注而成,属于中医“尿浊”等范畴。归纳本病的病因,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多因房室不节,肾精暗耗或因忧劳过度而伤肾阴,阴精不足导致虚火上炎,抑或因思虑劳累过度耗伤心脾或病久伤及于肾,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实证则以心火亢盛或膀胱湿热为多见。

  西医病因

  本病大多数患者病因尚不清楚。部分患者于上呼吸道炎症后很快出现血尿,有的甚至为肉眼血尿。据此推测,这部分患者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

  流行病学

  临床上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多,男性多于女性。

  病机探微

  隐匿性肾炎的中医病因有虚实两个方面,其涉及脏腑主要与心、脾、肾、小肠、膀胱有关。现从以下几方面分述之。

  1。心火内盛 因烦劳过度或情志内伤,耗伤心阴,心火亢盛,移热于小肠,迫血妄行而致尿血。即如《类证治裁·溺血》中所说:“小肠火盛、血渗膀胱”。

  2。阴虚火旺 因房室不节,相火妄动或因忧劳过度而伤肾阴,阴虚则生内热,虚火灼伤脉络,则血随尿出。

  3。湿热郁阻 久居湿处或恣食生冷肥甘,湿由内生,阻滞气机,郁而化热,湿热裹结,粘滞缠绵,留连难解。如湿热影响脾的运化或肾失封藏可以出现蛋白尿,热伤血络则见尿血。

  4。脾肾气虚 因思虑劳累过度耗伤心脾或病久伤及于肾,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肾气不足,下元空虚,封藏失职,不能固涩,既可导致血失统摄而下血,亦可导致水谷精微下泄而出现蛋白尿。

  病理生理学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改变多种多样。现以局灶性肾小球肾炎伴复发性血尿为例介绍如下:

  根据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显示肾小球有轻微增生性病变,通常只散在累及肾小球的一个节段,且病变呈局灶性分布。基膜常无病变发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免疫荧光研究主要在肾小球系膜部分可见有IgA沉积,有时尚同时有IgG和补体C3之沉积。电镜下可见“驼峰”样电子致密物质沉积于上皮或内皮下及系膜中。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1。心火内盛

  证候:小便热赤,尿中带血,色鲜红,心烦,夜寐不安,或口渴面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脉数。

  2。阴虚火旺

  证候:小便色赤带血,头昏目眩,耳鸣腰酸,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湿热郁阻

  证候:小便混浊,口苦口粘,胸闷口渴,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4。脾肾气虚:

  证候:小便或白或赤,日久不愈。神疲纳差,面色无华,腰酸腰痛,舌质淡、脉虚无力。

  西医诊断

  诊 断:

  根据本病的特征,一般不难诊断。

  症 状: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可有腰酸、乏力、肉眼血尿等非典型表现。

  体 征: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少部分患者可有腰酸、乏力、肉眼血尿等非典型表现。

  实验室诊断:

  尿常规检查可有持续轻度蛋白。定性:微量~++;定量;<1。5g/24小时。尿中红细胞数量多少不 一,为多形性。

  鉴别诊断

  1。 运动性蛋白尿、血尿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出现蛋白尿或血尿,大都于休息后的次日晨间消失。无自觉症状,尿蛋白为高度选择性,排出量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

  2。直立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是在一定姿势下(主要是直立前凸位)持续较长时间后出现蛋白尿,夜间或平卧时尿蛋白消失,起床后尿蛋白逐渐出现。

  预 后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的预后良好,病程长者可持续几十年,而肾功能可无明显损害。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1。心火内盛治法:清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导赤散合小蓟饮子加减,药用生地、淡竹叶、通草、小蓟、生蒲黄、当归、栀子、滑石、紫草、生侧柏、马鞭草、白茅根等。

  2。阴虚火旺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山药、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泻泽、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等,腰酸痛明显者可加川断、牛膝、杜仲、桑寄生等。

  3。湿热郁阻 治法:清利湿热。方药: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药用萆薢、石菖蒲、乌药、甘草梢、益智仁等。尿血明显者可加益母草、白茅根、仙鹤草等。尿混浊者可加苡米、滑石、通草等。

  4。脾肾气虚:治法:脾虚者健脾益气,肾虚为主者补肾固精。方药:脾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偏于肾虚者可用五子衍宗丸加参芪。

  西医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长期处于稳定状态,预后较好。但须经常随访,注意预防感染及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历史考证

  血尿在中医古籍中称“溺血”、“溲血”、“尿血”等,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小便血候》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即明确指出了心及小肠有热与尿血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也有“胞热移于膀胱,则癃,溺血。”“……水液混浊,皆属于热”的记载。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